寫字樓
物業特色
房地產的藍籌,長期收租
若果要簡單形容寫字樓跟其他物業之分別,那就是寫字樓相當於房地產的藍籌。正如藍籌是賭場中銀碼最大的籌碼,寫字樓尤其是中心商業區的甲級寫字樓,往往就是那個城市的地標。諸如香港歷史悠久的匯豐總行大廈,還有機場鐵路上蓋的IFC(國際金融中心)、ICC(環球貿易廣場)。國際知名度能夠吸引跨國企業租用,再加上價格不菲足夠吸納大量資金,自然令寫字樓成為長期收租的強者。
當然對於崇尚住宅樓宇的普通香港人來說,或許會較難理解寫字樓的投資價值。只不過這很大程度是因為普通香港人多數也是用家,抱著炒樓不成也可自住的消費心態下,輕視了租金收入所提供的穩定現金流。若果換了一個宏觀角度,外地投資者不會貿然決定來港買樓自住或者經營零售商舖,資訊不平衡情況下也較難物色具潛力的住宅、商舖荀盤,那麼藍籌寫字樓自然成為穩健之選。至於工廠大廈甚至農場,更早已在金融城市化過程中被淘汰了,寫字樓的完善配套服務又豈是普通工廠大廈可比?
海外資金
金融海嘯的危與機
即使寫字樓有著上述優點,始終也不能避免環球經濟的影響。歐美企業深受金融海嘯之苦,難免要縮減在亞太區的投資規模,甲級寫字樓自然首當其衝。仲量聯行表示2009年香港寫字樓空置率將升至百分之7,預料租金要在2010才見底。只不過相對區內其他主要競爭對手東京、上海、新加坡跌幅更深,香港表現已算教人樂觀。例如太古地產旗下寫字樓出租率接近百分百,鰂魚涌的港島東中心已租出95%,可見抗跌力之強。
究其原因相信是中國內地乃最早走出金融海嘯的經濟體系,劫後餘生的海外企業自然視中國為救世主,在一息尚存下未敢輕言撤退。日本雖然未算金融海嘯重災區,但過於側重國內市場阻礙了跟上中國經濟的火車頭。上海雖獲中央政府欽點為未來的國際金融中心,但金融、會計等相關配套仍與國際標準仍有一段距離,香港在專業服務領域的優勢自然吸引外資建立橋頭堡。即使同樣保留英語法制體系優良血統的新加坡,地理上始終不如香港緊貼中國內地,只能望塵莫及。
國內資金
不明朗的地方割據
相對於外資企業對中國的觀望態度,內地資金相信會較為順從中央政府的主導,傾向在上海進行上市集資及其他金融活動,可能令香港寫字樓對中資的吸引力稍降。若說上海未來會對香港所構成的威脅,除了要視乎上海法制改革能否加強與國際接軌,反過來也要看中央政府的管治權威。在上世紀末的改革開放起步期,鄧小平領導的強人政治確實掃除不少經濟發展障礙。可是到了今天的胡溫政權,欠缺個別強硬領導人的中央政府,能否再逼使全國服從中央的政策傾斜?
假若地方政府官商勾結、劃地為王的問題未能解決,各地城市顯然不會甘心屈服上海之下,倫敦、巴黎式的一極化發展就會被拖後腿。特別對珠三角城市來說,拉攏香港抗衡長三角也是一種自保手段。此外,內地企業若要走出中國進軍世界,也需要一個窗口淡化中國內地的俗氣。先租用香港寫字樓建立前線基地,在香港熟習了國際化都市的法制要求後,再慢慢進軍世界亦未嘗不是一件好事。
本港資金
展望6大產業
甲級寫字樓作為藍籌物業,也許較容易吸引中外資金直接購入,或者透過相關的REITs(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)長期收租。可是換了藍籌色彩較淡的乙、丙級寫字樓,則未必能夠在環球經濟大氣候中直接受惠。再加上有不少工廠大廈改為商業用途加入競爭,丙級寫字樓更要面臨降價壓力,甚至出現轉為樓上舖的現象。始終香港不能忽視本地需求,振興本土產業才能令樓市具承接力,否則甲級商廈與乙、丙級之間將出現斷層。
特首曾蔭權最近提出了發展6大優勢產業,包括檢測認證、醫療服務、創新科技、文化創意產業、環保產業以及教育服務。若果這些經濟項目能夠令本港中小企重生,將大大刺激乙、丙級寫字樓的需求,特別是遠離中心商業區的商廈可望走出谷底。當然問題仍要視乎特區政府帶領工商界參與配合的政治效能,尤其特區政府需要走出中環至上的價值觀,才令教人相信6大產業可在偏遠地區落地生根。
預測後市
考慮到寫字樓的藍籌色彩,即使短期內仍要承受金融海嘯的壓力,始終不能太過悲觀。中期方面,中國內地成為世界經濟的新火車頭,將會刺激中外企業對香港寫字樓的需求,推高商廈樓市。長期而言,要視乎香港發展6大優勢產業的成功與否,才能令寫字樓市場健康發展,始終寫字樓是公司營運牟利的地方,不是用來自住的。
短期受壓、中期看好、長期要視乎本港產業發展,就是我們對未來寫字樓市場的預測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